2018-5-25 10:47:37
来源:东方网 作者:桑玉成 选稿:王浩也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命题,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里的“再出发”,不是因为停顿了一段时间之后的再出发,也不是因为转了一个弯的再出发,而是在总结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前行的再出发,是迈向一个新的目标高地的再出发。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从其源头上说,是与早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所带来的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广泛共识所分不开的。作为一向起到“先行者”“领头羊”作用的上海,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通过三场大讨论,使得干部群众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并以此奠定了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基础。我本人都经历了这三场的大讨论,深感这种讨论对于推进改革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在走过这个不平凡的四十年之后,也深感这三场讨论的主题和问题,在当下的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进程中,依然十分的重要,甚至是在这样的“再出发”进程中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和前提。
那三场大讨论分别是:关于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大讨论;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讨论;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大讨论。
固然,八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列车刚刚启动,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情势与现在我们的新时代相比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尽管如此,那个三场大讨论所涉及的问题,在当今“再出发”的背景下依然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的重要。
首先谈谈关于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大讨论。当年发起讨论上海文化发展战略,是基以改革开放那么五六年之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多领域都开始了市场化(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的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到底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而,如果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确立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媒体、影视、舞台艺术等等的文化领域如何应对越来越商品化的潮流等等,都成了这场大讨论的重要问题。
其次是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尽管具有全国性全局性的意义,但是上海作为我国计划经济的重镇,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更加的突出。当时的一个最为主要的问题意识是,所谓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正是这场大讨论,理清了很多传统的观念,突破了很多改革的思想禁锢,使得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还有一个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正如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的,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将能够带领人民投入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干部推向第一线,就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但当时面临的问题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们没有正常的干部制度,不仅面临领导干部年龄普遍老化的问题,而且也普遍存在着干部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改革开放事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一套能够使各类社会精英脱颖而出进入我们的干部队伍的干部制度,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上海市委组织部与其他省市一样,专门成立了研究室和青年干部处,对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组织专门的讨论和研究。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后,我认为,上述三大问题今天在另一个层面上又一次摆在我们的面前,更是我们提出改革开放“再出发”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度时来重点考虑下城市的文化发展问题,如何提升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如何通过高水平的文化生产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如何通过文化的发展来提升上海的文化软实力等等这样的问题,今天更加显得突出和重要。同样,在我们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规范城市政府的职能,尤其是,如何界定城市政府与城市社会、城市政府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干部制度方面,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机制,如何塑造一种清正廉洁的干部制度及其生态,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正是鉴于此,所以作为“一策”,建议在我们整装列队“再出发”之前,先坐下来好好地讨论一下上述三大问题,并在取得相对共识的基础上,再雄赳赳气昂昂地迈向胜利的前方。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